奶牛场垫料再生系统的工作流程是一个环环相扣、紧密衔接的过程,从牛粪的产生到再生垫料的最终应用,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操作要求,共同保障了再生垫料的质量和系统的高效运行。
第一步:牛粪收集与输送
奶牛在牛舍内排泄的牛粪,会通过牧场配备的自动化清粪设备进行收集。常见的自动化清粪设备有刮粪板和清粪带,刮粪板沿着牛舍地面来回滑动,将牛粪集中到指定的粪沟中;清粪带则安装在牛床下方,牛粪落在清粪带上后,由传送带将其输送至收集点。收集起来的牛粪会暂时存储在存储区域,然后通过螺旋输送机或皮带输送机等输送设备,被均匀、连续地输送至固液分离环节。这一步骤的关键是确保牛粪收集及时、输送顺畅,避免牛粪在牛舍内堆积时间过长而产生异味和滋生细菌。
第二步:固液分离
输送过来的牛粪进入固液分离设备,如叠螺式分离机或板框压滤机。叠螺式分离机通过螺旋轴的旋转,将牛粪中的固体颗粒推向脱水部,在滤缝和压力的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;板框压滤机则是利用板框的挤压,使牛粪中的液体通过滤布渗出,从而分离出固体和液体。经过分离后,牛粪被分为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。其中,固体部分的含水率控制在 60% - 70%,这个含水率范围非常适合作为后续发酵处理的原料;液体部分则被输送至污水处理系统,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后,可用于农田灌溉或作为牧场的清洁用水等,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第三步:发酵处理前的准备
将固液分离后的固体部分送入混合搅拌设备,同时加入适量的辅料,如秸秆、锯末等。加入辅料的目的是调节固体物料的碳氮比和含水率,使其达到好氧发酵所需的最佳条件,即碳氮比为 25 - 30:1,含水率为 50% - 60%。在混合过程中,搅拌设备会将固体物料和辅料充分搅拌均匀,确保物料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。
第四步:发酵处理
混合均匀的物料被送入发酵车间或发酵槽,然后启动发酵翻抛机进行发酵处理。发酵翻抛机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和翻抛深度对物料进行翻抛作业。在翻抛过程中,物料被从底部翻到上部,使物料与空气充分接触,为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氧气。好氧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会大量繁殖,迅速分解物料中的有机物,同时释放出热量,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到 60 - 70℃。这个温度会持续一段时间,能够有效杀灭物料中的病原菌、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。发酵翻抛机的翻抛频率和时间会根据物料的温度、湿度等参数进行调整,以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,一般整个发酵周期为 7 - 15 天。
第五步:破碎筛分
发酵完成的物料从发酵车间或发酵槽中取出,送入破碎设备。破碎设备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将物料破碎成细小的颗粒,使物料的质地更加柔软、均匀。破碎后的物料接着进入筛分设备,如振动筛。振动筛通过高频振动,将物料中的杂质、大块颗粒等筛选出来,留下符合要求的细小颗粒物料。经过破碎筛分处理后,物料的颗粒大小和均匀度得到显著提升,为后续成为优质的再生垫料奠定了基础。
第六步:再生垫料的储存与应用
破碎筛分后的物料就是合格的再生垫料了,将其输送至储存仓进行暂时储存。在储存过程中,要注意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、通风,防止再生垫料受潮变质。当牛舍需要垫料时,通过输送设备将储存仓内的再生垫料输送至牛舍,铺撒在牛床上,为奶牛提供舒适的躺卧环境。随着奶牛的活动和排泄,这些再生垫料会再次混入牛粪中,进入下一个垫料再生循环,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资源循环系统。